《經典不設限》蔡子琪2017長笛獨奏會賞析指南

文/黃可儂 編輯/樂品越樂

蔡子琪(Jenni Tsai)


蔡子琪(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of Music)長笛演奏碩士。擅長於跨界演奏,為自由音樂工作者。目前為NotALady創作樂團團長、SoyLa Ley古巴爵士樂團長笛手,並任教於台北歐洲學校、永生基督書院音樂系,定期與公視表演廳節目合作、參與樂興之時交響樂團、普羅藝術家交響樂團、新北市交響樂團、TAE台灣藝術家合奏團、波士頓愛樂交響樂團(Boston Philharmonic)演出。

以不同音樂型態參與無數現場演出,重要經歷包括2011至2016年六度參加的台中爵士音樂節、2011兩廳院耶誕點燈儀式、2012及2014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戶外派對,並在2014年與知名爵士音樂家Jerry Gonzalez & The Fort Apache Band同台演出、與樂興之時交響樂團參與2010-2012日月潭花火音樂節、2010約翰尼斯堡 ArtsAlive音樂節。校園演出頻繁,於台大藝文中心、樹德科大、樹德家商、弘光大學、中國科技大學、中國醫藥大學、東吳大學及東海大學舉行音樂講座。以各種重奏組合活躍全台,包括衛武營藝術中心音樂會、台新午間音樂會等等。

致力於跨界合作,包括參與流行音樂專輯與電影配樂錄音暨演出。創作改編自阿根廷作曲家皮耶左拉的《探戈的歷史》(Concert aujourd’hui)於曾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於 國家音樂廳演出。重要演出包括2014年五月參與音樂劇《Zeelandia-重返熱蘭遮》世界首演。2015年於國家演奏廳舉行”當代浪潮”鋼琴三重奏音樂會。2016年三月參與台灣國際藝術節當代傳奇劇場製作《仲夏夜之夢》世界首演、《Not A Lady Jukejams and Originals靈魂點唱機》音樂會巡演。同年7月與鋼琴家王亞文、大提琴家許書閑成立 Trio con Brio三重奏,於臺北舉辦首演音樂會,以多元、活潑的方式,希望把音樂傳遞 到每個角落。

介面操作說明

為方便品聆,文內做了些分段,以下功能可幫助品樂者讓影片跳到指定時間:
按下可讓Youtube影片從指定時間開始重新下載。
讓瀏覽器捲動到影片的位置。

完整操作為:→Youtube “Play”。

由於有些手機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,因此,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、筆電或平板。

《經典不設限》蔡子琪2017長笛獨奏會演出曲目及導聆


地點:台北國家演奏廳(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之1號B1)
時間:2017年8月13日(星期日)晚上7:30
主辦:琴房事物所

隨著時間的推移,古典已成經典。當代作曲家的無限想像力及創造力,交織出的前衛樂章,為觀眾帶來一場耳目一新、歡暢淋漓的獨特音樂會。

長笛演奏家蔡子琪,受國際多元豐富的音樂環境洗禮,除了是古典殿堂中精心琢磨的演奏家,更悠遊於爵士音樂、拉丁音樂,並時常發表原創及改編作品,擅長於結合不同元素的音樂風格,對於音樂融入生活的方式,有著更活潑新穎的提案。本次音樂會為蔡子琪醞釀多年,將緊密與生活風格結合的音樂,首次登台帶入兩廳院的演奏廳,以《經典不設限》做為主題,帶來20世紀後,充滿著新奇與生命力的音樂世界。

20世紀初古典作曲家們,相當喜愛當時算是新穎的爵士素材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如今也逐漸尋常,成為環繞在我們今日生活周遭的聲音。蔡子琪自美國學成回台後,至今鑽研拉丁音樂與爵士音樂,已有8年之久,因此在詮釋卡普斯汀《長笛奏鳴曲 》,以及麥可.莫爾《拉丁奏鳴曲》這兩首特別精選的曲目時,能夠比一般未有爵士及拉丁背景的音樂家,呈現更為忠實且到位的風貌。

對於立足古典音樂,卻同時擅長爵士、拉丁、電影配樂等音樂類型的蔡子琪來說,「跨界」不只是表層的元素擷取或拼湊。相反的,音樂家必須拿出更嚴謹、認真的態度,把自己原本的領域打磨得更專精,對於新加入的元素,也得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及鑽研,才能恰當且精準地融合兩者。《經典不設限》這場音樂會的曲目,著重在20世紀初的現代樂派,距離我們也已有一世紀的作曲家,別出心裁地使用獨特的音樂語彙,更增添「古典音樂」的豐富度,也就是這場音樂會的核心,不設限,不狹隘的古典音樂。

演出曲目及導聆如下:

卡格-埃勒特:《異國映象》
Sigfrid Karg-Elert: Impressions Exotiques


長笛:Toon Fret
鋼琴:Veronika Iltchenko

I. Idylle champetre 鄉村田園
II. Danse pittoresque 畫中的舞蹈
III. Colibri 蜂鳥
IV. Lotus 蓮花
V. Evocation of Brahma 召喚布拉姆斯

德國作曲家卡格-埃勒特(Sigfrid Karg-Elert, 1877~1933)於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,對各種鍵盤樂器和管樂器的深入掌握而知名,繼承巴赫風格的作品,同時也受到德布西與史克里亞賓的影響,具有浪漫派晚期結構複雜,色彩豐富,效果輝煌的特點。卡格-埃勒特是德國當時主要的管風琴音樂作曲家,但卻鮮少人知道,他對長笛作品也有重要的貢獻。根據卡格-埃勒特的自述,《異國映象》這組小品是在他處於「精神崩潰」狀態的作品,然而其創作精巧優雅,似乎以「幻象」來形容更為恰當些。其中〈蓮花〉、〈召喚布拉姆斯〉兩個樂徵,帶著東方亞洲的色彩,是當時典型的「異國」元素。中間樂章〈蜂鳥〉以短笛演奏無調性,更為整手樂曲增添活潑且新穎的氣息。

卡普斯汀:長笛奏鳴曲
Kapustin: Flute Sonata


三重奏團Trio con Brio

1937年出生的烏克蘭作曲家卡普斯汀(Nikolai Kapustin)自小接受傳統古典鋼琴藝術,卻廣納世界流行,畢業後卻逐漸受西方現代音樂及爵士風格影響,於1950年代已以優秀的爵士鋼琴家的身分成名,然而卡普斯汀卻並不將自己視為爵士樂手,而是正統的作曲家以及改編家。他曾說過:「我從來就不是一位爵士音樂家,也從未如此嘗試過,我對於即興沒有興趣,然而哪裡有不喜愛即興的爵士樂手呢?」爵士靈魂即便不刻意彰顯,卻自然而然在他的作品中,成為獨一無二的創作元素。由於Youtube上卡普斯汀的長笛奏鳴曲的影片稀少,透過包含蔡子琪的三重奏團Trio con Brio所演奏的長笛三重奏曲亦可以一探卡普斯汀作品中精巧的爵士靈魂。

希那斯特拉:《普那的印象》
Ginastera:Impressiones de la Puna


長笛:Mimi Stillman
小提琴:Noah Geller及Paul Arnold
中提琴:Burchard Tang
大提琴:Priscilla Lee

希那斯特拉於1916年出生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‧艾利斯(Buenos Aires),自幼即展露音樂天份的他,十四歲開始音樂創作,19 歲榮獲作曲金牌畢業,並進入布宜諾斯‧艾利斯國立音樂學院就讀學習理論與作曲。 1934 年,希那斯特拉便是以這首《普那的印象》(Impresiones de la Puna ),描寫殘留在普那當地的印地安傳統的作品,嶄露頭角贏得布宜諾斯‧艾利斯作曲協會比賽的首獎。

麥可.莫爾:拉丁奏鳴曲
Mike Mower:Sonata Latino


長笛:Agata Igras-Sawicka
鋼琴:Krzysztof Herdzin

 I. Salsa montunate 騷莎
 II. Rumbango 倫巴探戈
 III. Bossa Merengova巴沙諾瓦

英國現代作曲家麥可.莫爾(Mike Mower),作品風格廣泛。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,雖主修長笛,卻也接觸許多不一樣的樂器,在學期間更加入爵士樂團,讓他的作品內容涵括爵士、搖滾、拉丁、古典音樂,著名長笛家詹姆斯高威向他邀約委託作品。本次演出的《拉丁奏鳴曲》是Mike Mower最著名的創作。蔡子琪將邀請活躍於全台的低音提琴手-徐崇育,以及鼓手-坂本健志,一同協力演出,將此曲即興改編為更豐富的配器與編制,為觀眾帶來一場耳目一新、歡暢淋漓的獨特音樂會。

演出人員:
蔡子琪 / ‬長笛‬‬‬
王亞文 / ‬鋼琴‬‬‬

協演人員:
林一忻、吳宛蓁 / ‬小提琴‬‬‬
蔡秉璋 / ‬中提琴‬‬‬
許書閑 / ‬大提琴‬‬‬
徐崇育 / ‬低音提琴‬‬‬
坂本健志 / ‬鼓‬‬‬

 

如果喜歡這些資訊,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!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。
古典音樂欣賞筆記(樂品越樂)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lassicMusicNotebook
官方網站:https://feelmusic.com.tw/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