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取勞工權益的樂章|海頓(F.J. Haydn, 1732-1809):第45號交響曲「告別」第四樂章

文/樂品越樂 封面圖片來源/Hasan Abdalla

創作背景

早在18世紀,管弦樂團團員就鬧過勞工運動。發生在海頓擔任作曲家兼任管弦樂團團長,為王子Nikolaus Esterházy服務的時候。王子模仿法國的凡爾賽宮興建一座豪華宮殿Eszterháza,作為自己夏天的行宮,並且實施一個禁令,除了很少數的音樂家外,團員必須敬業地拋下家人獨自住在行宮,而家人則住在一天路程之外的Eisenstadt。在1772那年,王子流連於夏天行宮,超過預定日期還不想回到Eisenstadt,而團員們因想念自己的家人遂向團長海頓反應。然而,海頓沒有直接向王子陳情,而是創作了這首第45號交響曲,暗示王子團員們思鄉的情緒。當時的交響曲,通常一個樂章就使用相同速度到結束。而這首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在急板樂段(Presto)之後,還特別加上慢板樂段(Adagio)。慢板樂段演奏時,團員們接連根據樂譜指示,吹熄自己位子上的蠟燭,拿著樂器離開。讓王子在聆聽演奏時,反覆地接收到這樣的訊息,「離開~」「離開~」「離開~」結果,海頓的暗示奏效,隔天王子就擺駕回到Eisenstadt,團員也得以和家人團聚。

操作說明

不管文章如何捲動,影片都會一直固定在下方或右下角。按下文中的按鈕,影片將暫停,接著按下右下角影片的”Play”,影片將直接從指定的時間開始播放。

由於有些手機(例如iphone)於播放影片時會轉為全螢幕,因此,較佳的閱聽環境為電腦、筆電或平板。如果您的iphone是iOS10以上版本,可以在影片右下方按下,取消全螢幕播放。

海頓:第45號交響曲第四樂章

但現在的音樂會並不一定要演出老調的熄燈秀,如何在聽眾面前重新詮釋並演出終樂章,讓樂團團員一一離去呢?以下是巴倫波因及維也納愛樂在2009年新年音樂會的演出。

指揮:Daniel Barenboim
管弦樂團:Wiener Philharmoniker

  • 0:00開始急板樂段。
  • 3:04開始慢板樂段。

延伸樂讀

如果喜歡這些資訊,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!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。
古典音樂欣賞筆記(樂品越樂)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lassicMusicNotebook
官方網站:https://feelmusic.com.tw/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