競奏與大協奏曲|柯賴里(Corelli, 1653-1713):第一號大協奏曲

文/樂品越樂 圖片/DALL·E 3

大協奏曲(Concerto Grosso)

協奏(concerto)一詞的拉丁原文,有研究指出是concertare,意指「相互競爭」;但也另有研究認為應該出自於另外一個拉丁字conserere,意指「相互合作」。然而,把這二個拉丁字合起來反而更能彰顯出協奏風格的本質。「獨奏」與「協樂團」可藉由競爭來突顯各自的特色,亦可藉由合作來加強音樂的情緒,使得協奏曲呈現對立與合作交織的動態和諧之美。

競奏(concertato medium)一詞原是指獨唱組與合唱團全體之間的音響對比效果,十六世紀義大利威尼斯樂派的作曲家維拉爾特( Willaert)跟他的學生發展出複合唱風格。雖然巴洛克時期器樂抬頭,獨立於聲樂之外,但複合唱風格也影響了器樂曲。在大協奏曲(concerto grosso)中,作曲家將性質相近的樂器放在同一組—弦樂一組、木管一組、銅管一組,時而獨立演奏,時而共同演奏。在這當中,弦樂組在演奏完主題後,木管組接續再演奏一次主題以加深印象。另外,若沒有其他樂器組存在,那弦樂組就被分成兩個小組交替演出,而以幾聲管樂器裝飾聲響。

對17世紀的許多樂器而言,想讓聲音慢慢變小或變大,在技術上有其困難,因此,作曲家也沒辦法在樂譜加上這些表情記號。大部分樂器的發聲大概就是有聲音與沒有聲音,作曲家只好利用樂器多寡來產生聲音對比。大協奏曲的獨奏者並不是單獨一位,而是一群,形成一個主奏團(concertino)與協奏團(ripieno或concerto grosso)相互對抗或合作的音樂風格。主奏團的樂器數量可在二到六把之間,比較常見的是二把小提琴加上一個數字低音聲部(大多由大提琴,大鍵琴共同擔任)。起初,大協奏曲中的協奏風格表現在合奏(tutti)與獨奏(soli)的交替上,合奏時,所有的樂器都加入演奏行列;獨奏時,協奏團和數字低音休息,讓主奏團獨自擔綱演出。獨奏的音樂設計,常有展現樂器音色、技巧、音質特色的意圖。但由於主奏團的樂器數目較少,在音量和音色上都與協奏時的場面大相逕庭,使得這樣的音量與音色對比成了大協奏曲風格的特色之一。換句話說,合奏與獨奏兩者穿插發聲時,常出現音量及音色的交織變化,將樂器組間的競奏趣味鮮活的展現出來。但隨著作曲家的設計越來越精細,競奏關係在大協奏曲中也變得不是這樣簡單,而有更多變化。

柯賴里(Corelli, 1653-1713)第一號大協奏曲(Concerto Grosso Op. 6 No. 1)

Grosso 1_band

圖1-柯賴里的第一號大協奏曲第一樂章的第1至4小節

樂譜最左邊提示了整首曲子的編制(圖1),主奏團包含二把小提琴(Violino I, II)和一把大提琴(Violioncello,作為數字低音),協奏團包含二把小提琴(Violino I, II)、一把中提琴(Viola)和一部數字低音(Basso)。

柯賴里的獨奏與合奏樂段不只可在音量產生層次,也不見得要受限於使用主奏團、主奏團加協奏團演奏。在第二樂章中,主奏團的第一小提琴與協奏團的第一小提琴形成一群,而主奏團的第二小提琴與協奏團的第二小提琴形成另一群,打破傳統的編制。第四樂章的獨奏與合奏樂段,用來合作表現卡農層層疊疊的音響效果。而第五樂章中,獨奏與合奏樂段也可在主題及情緒上產生對比。若要體會大協奏曲的美,一切從聽開始。

指揮 Nicholas McGegan
樂團 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

第一樂章

第一樂章包含最緩板(Largo)與快板(Allegro)二個部分。

  • 0:00開始最緩板。整個樂段都是合奏。

Grosso 1_mvt 1 soli

圖2-柯賴里的第一號大協奏曲第一樂章快板樂段的第1至3小節

Grosso 1_mvt 1 tutti

圖3-柯賴里的第一號大協奏曲第一樂章快板樂段的第5至7小節

  • 0:48開始快板。明顯呈示獨奏與合奏的快速交錯。0:48開始獨奏;0:57開始合奏;1:12開始獨奏;1:18開始合奏;1:30開始獨奏;1:37開始合奏。
    獨奏時,協奏團休息,但主奏團中的三把樂器「相互合作」又「相互競爭」(圖2,標示Soli)。第二小提琴於慢一拍後進行同度模仿,也就是說,二把小提琴拉奏相同的旋律,只是第二小提琴永遠慢第一小提琴一拍。表面上,二把小提琴看似在時間上競爭著拉奏同樣的旋律,但實際上當兩個音在某個時間重疊在一起時,聲音是合諧的(圖2中的紅色橢圓是八度和音、黃色橢圓是五度和音、綠色橢圓是四度和音)。大提琴則以持續的十六分音符與二把小提琴進行對抗。
    合奏時,協奏團並沒有演奏與主奏團相抗衡的動機或主題,而純粹只是增加音量與音質層次(圖3,標示Tutti)。協奏團對主奏團的「相互競爭」提供了「協助」,詳細來說,協奏團的第一及第二小提琴加入主奏團的第一及第二小提琴,增加了聲音的厚度。而協奏團的中提琴及數字低音則加入主奏團的大提琴,除了加強音量外,也豐富了樂器的音色與音質。所以,當獨奏與合奏交錯時,交錯性呈現音量、音色與音質的變化。

第二樂章

Grosso 1_mvt 2

圖4-柯賴里的第一號大協奏曲第二樂章快板樂段的第5至10小節

第二樂章包含最緩板與快板二個部分。

  • 2:02開始最緩板,包含一個三段體,形成A-B-A。2:02的A段一開始是獨奏;2:14就變為合奏。2:26的B段一開始是獨奏;2:33就變為合奏。2:45使用獨奏再現A段。當協奏團對主奏團給予「支持」而合奏時,雖然旋律整體上與獨奏一樣,但音量會加大,音色也變豐富。於是,當獨奏與合奏兩者穿插發生時,就出現音量以及音色上的交織變化。
  • 3:01開始快板。作曲家打破主奏團獨奏,主奏團及協奏團合奏的競合關係,而是將主奏團的第一小提琴與協奏團的第一小提琴形成第一群,主奏團的第二小提琴與協奏團的第二小提琴形成第二群。如此的新配置同樣可產生類似於獨奏-合奏的競合關係。以第5至10小節為例(圖4,大約出現在3:07~3:15),第5小節是第一群拉奏的十六音符急速分散和弦,其他樂器則擔任和弦伴奏,間斷地豐富聲音的厚度。第6至7小節則是所有樂器的合奏樂節。第8至10小節則是由第二群拉奏的十六音符急速分散和弦,其他樂器則擔任和弦伴奏,間斷地豐富聲音的厚度。

第三樂章

  • 4:17開始最緩板的第三樂章,也是獨奏和合奏交錯開展。只不過,這樣的交錯變化非常的細膩,在短短的幾個小節就可變化出不同的聲音層次,品樂者可以在最緩板的速度上細細體驗。

第四樂章

Grosso 1_mvt 4

圖5-柯賴里的第一號大協奏曲第四樂章的第1至12小節

第四樂章是運用對位手法的三聲部卡農(複音音樂)樂章。

  • 6:47~6:55是獨奏樂段,首先由主奏團的第一小提琴開始拉奏主題(第一聲部)。過一小節後,由主奏團的第二小提琴開始模仿拉奏主題(第二聲部)。再過二小節後,由協奏團的中提琴開始模仿拉奏主題(第三聲部)。獨奏樂段很短,只是為整首卡農拉開序曲(圖5,標示Soli)。
  • 6:56~7:48是合奏樂段,主奏團及協奏團的所有樂器在不同的時間開始進行主題的模仿,堆砌出層層疊疊且和諧的音響效果。合奏樂段才是整個卡農的核心與高潮所在(圖5,標示Tutti)。
  • 7:49~7:57是複音音樂的獨奏樂段。
  • 7:58~8:41是複音音樂的合奏樂段。

第五樂章

  • 8:42開始也是獨奏和合奏交錯開展。例如,8:42~8:50是主奏團中二把小提琴奏出帶有吉格舞曲(Gigue)風味的主題;8:51~8:56則是主奏團與協奏團一起奏出,與之前的吉格舞曲產生對比。

操作說明

不管文章如何捲動,影片都會一直固定在下方或右下角。按下文中的按鈕,影片將暫停,接著按下影片中的”Play”,將直接從指定的時間開始播放。

版權聲明

本網頁的著作權和版權只涉及文字、譜例等圖片和程式碼,而不涉及其中引用的YouTube影片。YouTube影片的著作權和版權歸屬請參考頻道擁有者的聲明,網頁只引用來作為解說的範例。如果喜歡引用的影片,請到YouTube上為這個影片按個讚,甚至可以訂閱頻道,給予支持。本網頁可使用在推廣教育上,不需要特別詢問以獲得授權。

延伸樂讀

如果喜歡這些資訊,歡迎在臉書給我們一個讚!您將可以透過臉書知道最新發表的文章。

FB 古典音樂欣賞筆記(樂品越樂)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lassicMusicNotebook

官方網站:https://feelmusic.com.tw/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樂品越樂 版權所有

發佈留言